陈乔年,陈独秀次子,年仅26岁就被捕牺牲,将短暂的生命献给了革命,唯一留下的遗腹女也在刚出生后就被迫遗弃,众人苦寻她20多年,66岁她才与亲人相认。
一、陈乔年留下遗腹女
在陈乔年的成长之路上,有一个很重要的人,就是他的哥哥陈延年。两人一起从乡下来到上海,一起赴法留学,一起追求马克思主义,一起加入共产党,最后也几乎是一起赴死。
陈延年在1927年7月被捕牺牲,陈乔年在1928年6月英勇就义。唯一不同的是,陈延年一生未婚,陈乔年有妻有子。
陈乔年和妻子史静仪1926年结婚,虽然史静仪是二婚,但两人十分恩爱,第二年就有了个儿子,取名陈红五。
陈乔年还来不及享受初为人父的喜悦就要立马投入革命战场,在儿子一岁的时候就撒手人寰。
当时,史静仪已经有了五个多月的身孕,她在丧夫之痛中生下女儿,取名陈鸿。当时时局动荡,军统并不打算放过陈乔年的妻儿。
展开剩余76%因此,史静仪被迫带着两个孩子躲躲藏藏,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,儿子更是在逃难途中病死。
儿子的死让史静仪备受打击,她明白待在自己身边并不安全,为了让女儿能安稳成长,她将女儿送到互济会,让普通人家抚养她,想等以后自己稳妥了再把女儿接回来,但这一面竟成永别。
二、多方寻找陈鸿
不久,史静仪去了莫斯科,邂逅李国琛,两人结为夫妻。婚后史静仪又生了两个孩子,分别叫李文、李湘。只是没想到李国琛是个“渣男”,他后来投奔国民党,又找了个“新太太”,无奈之下,史静仪选择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回国。
回国后因为忙着照顾孩子,再加上与李国琛的纠缠,史静仪无暇去找女儿陈鸿,等一切尘埃落定,她也已经步入晚年。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陈鸿,不然对不起女儿,也对不起陈乔年。
但茫茫人海,女儿也被辗转多次,当时的信息又不像现在这样发达,直到弥留之际,史静仪也没找到女儿。
她虽有心无力,却仍不愿意放弃,于是把这个任务传递给妹婿杨纤如,然后在1969年带着遗憾与期盼离开人世。
杨纤如既是陈乔年的连襟,又是他的老部下,对寻找领导遗孤的事十分重视,他想尽各种办法,但找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“假陈鸿”。
1989年,将近80岁高龄的杨纤如寄希望于媒体,他将《乔年烈士有女陈鸿,天涯何处》的“寻人启事”刊登在报纸上,详尽描写了陈鸿的身世信息。
不久,新四军那边提供一条线索,说部队里有一个退休的女干部,身世和年龄都与“陈鸿”相符,叫做苗玉,现生活在福州。
杨纤如当时年老体迈,不能奔波,只能和苗玉通过书信往来了解情况,他苦寻苗玉20多年,好不容易有些眉目,但还没来得及确认,就离开人世。
好在心系陈鸿的人不在少数,陈乔年的弟弟陈松年以及他的后代,史静仪的两个孩子,党内和陈家有交情的人等等,都在延续这份接力。
三、66岁陈鸿与亲人相认
杨纤如临终前把确认陈鸿的事托付给史静仪的子女李文、李湘,他们在1994年赶往福州,当时苗玉已经66岁了,这个花甲老人身上依稀带着史静仪的影子,李文他们几乎立马就确定了。
陈松年的子女也特地来看这个流落在外多年的陈家人,有趣的是,苗玉的子女都和陈家人长得比较像,隔代遗传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,也进一步肯定了苗玉的身份。
仿佛是冥冥之中的牵引,苗玉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,但却走上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,在1944年加入新四军,当时她才16岁。
之后随军参加了解放福建战役,从此待在福州,也将自己的热情奉献给这片土地,先后在公安局、轻工局任职,直到退休。
苗玉13岁那年,从养父母那里得知自己并非亲生,此后她也没有停止过寻找亲生父母,这也是后来大家能找到她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寻找陈鸿的事落下帷幕,这份失而复得的亲情仍在延续,陈鸿时常会和这些亲人来往,她很满足。
苗玉是陈乔年留下的唯一骨肉,她没有辱没父亲的名声,把自己的后代也教得很有出息,延续了陈家人不屈不挠的品质。
陈乔年就义前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!”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